液化氣儲罐屬于壓力容器的一種,罐體經過探傷,水壓氣壓試驗,技術監督局現場檢驗,出具壓力容器檢驗證書,外部除銹噴漆等工藝制造完成。對其焊接接頭、焊縫、罐體封頭、各受壓元件相互的幾何位置等嚴格地通過X光無損檢測和磁粉探傷檢查。對產品的密封性、耐壓性、及凡是能夠影響到產品安全運行的各項技術指標的檢測試驗。磁粉檢測作業指導流程如下:
1.適用范圍
本規程適用于磁性材料的機加工工件、焊縫、板材坡口等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檢測,不適用于非磁性材料或磁性材料與非磁性材料連接接頭的檢測。本規程滿足《JB/T4730—200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》、《壓力容器安全技術檢察規程》,《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》,《GB150-2011鋼制壓力容器》和其他相關要求。
2.有關規范、標準
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鍋發TSG21-2016《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》
,TSGR0005-2011《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》
GB150材2011《鋼制壓力容器》
JB/T4730-2005《承壓設備無損檢測》
JB/T6065-2004《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用試片》
JB/T8290-1998《磁粉探傷機》
3.檢測人員
3.1檢測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取得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,并與其工作相適應的資格證書。
3.2檢測人員應每年檢查一次身體,其矯正視力不低于1.0,不得有色盲和弱視。
4.設備、工具和材料
4.1磁化設備見下表
制造廠 | 型號 | 結構形式 | 電流或提升力 | 磁化方式 |
? | ? | ? | ? | ? |
? | ? | ? | ? | ? |
4.2提升力 當使用磁軛最大間距時,交流電磁軛至少應有45N的提升力,直流電磁軛至少應有177N的提升力;交叉磁軛至少應有118N的提升力(磁極與試件表面間隙為0.5mm)。
4.3靈敏試片
4.3.1A型靈敏度試片
A型靈敏度試片用于被檢工件表面有效磁場強度和方向,有效檢測區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確的測定。要求至少達到A—30/100的靈敏度。
4.3.2磁場指示器
磁場指示器的作用與A型靈敏度試片相同,但它僅僅是一種粗略的校驗。
4.3.3靈敏試片的使用
a. A型靈敏度試片:將試片無人工缺陷的面朝上,使試片與被測面接觸良好,必要時可用透明膠帶將其粘貼在被檢面上。試驗時邊磁化邊施加磁懸液,以人工缺陷清晰顯示為準。
B .磁場指示器:將其平放于被檢面,有人工缺陷一面朝下,并使之接觸良好,邊磁化邊施加磁懸液,使米形清晰顯示來對磁化效果加以判定。
4.4磁粉及磁懸液
4.4.1磁粉:使用江蘇吳江南麻探傷材料廠生產的BH-1磁膏。
4.4.2磁懸液:每100㎜長磁膏加水1000m1,然后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制備成磁懸液。磁懸液的濃度可采用磁懸液濃度測定管加以測定,濃度應為10—20g/L。
4.4.3磁懸液的施加:使用噴壺施加。
5.磁化技術
5.1磁化方法:采用磁軛磁化和旋轉磁場磁化兩種方法。
5.2磁化電流:交流電磁化
5.3磁場強度的選擇
磁場強度應根據提升力或A型靈敏度試片來確定,即應滿足3.2和3.3要求。
5.3.1旋轉磁場對同一位置的磁化不需改變方向,即可對任意方向的缺陷進行檢測。
5.3.2磁軛法磁化同一位置應以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獨立的進行,這樣才能保證不同方向的缺陷被檢出。
6.檢測程序及要求
6.1被檢表面的制備
6.1.1若被檢表面凹凸不平,以致可能掩蓋缺陷時,應通過磨削或機加工來制備。
6.1.2若被檢表面為焊縫,其兩側100mm范圍內不得有松散的銹蝕、氧化皮、飛濺、油污或其他妨礙檢測的外來物。
6.2磁化方法按4.1進行。
6.3磁場強度按4.3選用。
6.4采用連續磁化方法,在通電磁化的同時,施加水磁懸液,持續磁化時間是1-3s,為保證磁化效果至少反復磁化三次,停施磁懸液至少1s后才可停止磁化。
6.5磁化方向按4.3.1和4.3.2進行。
6.6磁軛磁化的間距應控制在75-200mm范圍內,檢測的有效區域為兩極中心連線兩側各50mm范圍內,磁化區域每次應有15mm重疊。
6.7被檢件經修補的區域按5.1至5.7節的程序重新檢測。
7.質量控制
7.1綜合性能試驗
每天檢測工作開始前,用標準試片檢驗磁粉檢測設備及磁懸液的綜合性能,看靈敏度試片的人工缺陷是否清楚顯示。
7.2磁懸液潤濕性能檢驗
檢測前應進行磁懸液潤濕性能檢驗,將磁懸液施加在被檢工件表面上,如果磁懸液的液膜是連續均勻的,則磁懸液潤濕性能合格;如果液膜被撕開,則磁懸液潤濕性能不合格。
7.3電磁扼提升力校驗
電磁扼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驗一次。在磁扼損傷修復后應重新校驗。
8.安全防護
在檢測過程中,使用水磁懸液應防止絕緣不良或電器短路。要避免水磁懸液直接澆淋到電磁扼上。
9.檢測時機
筒體焊縫在校圓后,內部缺陷返修合格后進行;封頭在熱作成形內部缺陷返修合格后進行。機加工件加工成成品,最終熱處理后進行;有延遲裂紋傾向的材料,應在焊縫24h之后進行。
10.磁痕的評定及質量分級
10.1磁痕的評定
10.1.1長寬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,按線性缺陷處理;長寬比小于等于3的缺陷磁痕,按圓形缺陷處理。
10.1.2缺陷磁痕的長軸方向與工件軸線或焊縫中心線的夾角大于等于時,作為橫向缺陷處理,其他按縱向缺陷處理。
10.1.3兩個或兩個以上缺陷在同一直線上且間距小于等于2mm時,按一條缺陷處理,其長度為兩缺陷磁痕長度之和加上間距。
10.1.4長度小于0.5mm的缺陷磁痕不計。
10.1.5工件被檢處可見光照度應不小于500lx。
10.1.6必要時可用5倍放大鏡進行觀察。
10.1.7磁痕難辨真偽或有爭議時可進行復驗,復驗按5.1至5.7的程序重新檢測評定。
10.2缺陷的等級評定
10.2.1下列缺陷磁痕不允許存在:
a.任何白點和裂紋;
b.緊固件和軸類零件不允許任何橫向缺陷顯示。
表1
等級 | 線性缺陷磁痕 | 圓形缺陷磁痕 (評定框尺寸為35mm×100mm) |
Ⅰ | 不允許 | d<1.5,且在評定框不內大于1個 |
Ⅱ | 不允許 | d≤3.0,且在評定框不內大于2個 |
Ⅲ | l≤3.0 | d≤4.5,且在評定框不內大4個 |
Ⅳ | 大于Ⅲ級者 | |
注:l表示線性缺陷磁痕長度mm,d表示圓形缺陷磁痕長徑mm。 |
10.2.2焊接接頭的磁粉檢測質量分級
焊接接頭磁粉檢測質量分級見表1
10.2.3受壓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檢測質量分級
受壓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檢測質量分級見表2。
表2
等級 | 線性缺陷磁痕 | 圓形缺陷磁痕 (評定框尺寸為2500mm2,其中一條矩形邊長最大為150mm) |
Ⅰ | 不允許 | d≤2.0,且在評定框內不大于1個 |
Ⅱ | L≤4.0 | d≤4.0,且在評定框內不大于2個 |
Ⅲ | L≤6.0 | d≤6.0,且在評定框內不大于4個 |
Ⅳ | 大于Ⅲ級者 | |
注:L表示線性缺陷磁痕長度mm ,d表示圓形缺陷磁痕長徑mm |
10.2.4綜合評級
在圓形缺陷評定區內同時存在多種缺陷時,應進行綜合評級。對各類缺陷分別評級,取質量級別最低的級別作為綜合評級的級別;當各類缺陷的級別相同時,則綜合評級的級別應為原級別降低一級
11.報告和資料存檔
11.1報告:由Ⅱ級人員編寫,另一Ⅱ級人員審核,責任工程師批準后發出。
11.2存檔:記錄與報告的存檔時間至少為7年。
更多相關專業知識了解,請致電湖北華星壓力容器制造廠家,咨詢熱線:0722-3301788